为积极响应全省科技大会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会精神,西京学院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在科研实践中探索创新,认真落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工作,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更加畅通、科教资源配置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
西京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关于印发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校内职务科技成果管理台账,包括成果名称、成果类型、完成人、转化状态、转化方式、转化价值等主要信息。截至2024年7月,西京学院已单列管理职务科技成果4000余个。
同时,西京学院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进一步激活存量创新资源要素,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搭建平台、科企对接、精准研发,通过多地展示、多方组织观摩推介的方式,助推科技成果加速从“笔架”到“货架”,让“纸上成果”成为“市场新宠”。截至目前,西京学院与西安长安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莲湖区、咸阳高新区等达成科技成果转化校地战略合作意向,并获批“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2022年,获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A等;获评2023年度陕西高校技术合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学校科转中心获批西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西京学院副校长黄文准表示,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评价报告显示,我校多项科研指标保持在全国民办高校前列,科研竞争力2018-2023年连续六年稳居全国民办高校第一。学校制定的各项优化、激励机制,激发了教师内生动力,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和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
打开教师评价“绿色通道”
在现行的职称评价体系中,高校职称评审更注重通过论文、项目、奖项等方面的权重,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后产生的社会贡献和经济价值未被充分体现。同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人员也缺少相应的职称晋升通道,创新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
为破解“不想转”难题,为创新“鼓劲”,西京学院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可以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并修订《西京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注册秦创原企业、科学家+工程师项目等可与科研获奖置换,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者可按重点人才绿色通道评审。
学校增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引入2家技术转移中介和科技成果投融资机构,构建为科技人员提供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尽职调查、商务谈判等服务的第三方市场化合作平台,为重大科技项目的策划和落地提供系统化平台载体,破解“不想转”“不会转”难题。
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李克轩博士表示,新修订的《西京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办法》更加鼓舞自己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斗志,学校也提供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三方平台,从当初“不想转”到现在“想方设法转”,也是职称评审和成果转化的受益者。
建立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资金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血液”“黏合剂”。许多企业和创投机构研判、投资成果转化类项目时,希望成果完成人(技术团队)不仅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参与,还需现金投入,捆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真金白银”的投入,对高校教师而言,倍感压力。
为破解“缺钱转”难题,西京学院根据改革要求修订了《西京学院横向课题管理办法》,其中规定:课题负责人将其横向课题结余经费及科研配套经费以现金出资方式,入股经学校同意的、与学校共享成果转化收益、产权清晰的科技型企业,视为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所形成的现金股权全部归其课题负责人所有。
这种科研人员以技术作价和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现金出资入股科技型企业的方式,形成“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的投资组合,大大降低了高校教师需要“真金白银”投入的资金压力。
科研处处长赵玉真介绍,西京学院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既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也支持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攻关,既支持自然科学研究也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努力为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全面推进“三项改革”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西京学院积极组织“三项改革”政策解读专题讲座,先后邀请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市技术经理人协会、陕西创投协会等企业、机构的专家进校指导并对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在多平台转发学习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和十条措施政策图解,帮助师生深入理解改革内容及其重要性,为创新“搭台鼓劲”。同时,针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服务工作人员发布问卷调查,及时了解相关人员对“三项改革”政策的认知和实际需求。
“三项改革”实施以来,西京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释放,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大大增强,校内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在此期间,西京学院促成科技成果转化41项,单列管理后实施转化及赋权科研人员后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数量达395个,在秦创原总窗口落地转化注册企业2家,并分获春种基金100万元增投资金;两个团队成功入选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建设队伍;2023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参与了13场科技成果路演,累计遴选挖掘出具有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60余项。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