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 20日,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两周年之际,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高校劳动教育分类实施推进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处长张庆国在研讨会上表示,高校劳动教育工作要在遵循教育发展、青年成长、课程改革、时代发展四个规律的前提下,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开拓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统筹谋划与重点推进相结合,努力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行动方案;要在理念引领、整体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构建多样灵活有效的高校劳动教育体系;要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努力完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在发言中,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要高度重视勤谋划,深刻认识高校劳动教育分类实施推进是个大课题,充分发挥专委会优势,把课题做实做好做出彩”“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出成果,把这样的课题持续做下去,努力推出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要加强闭环管理有成效,紧紧围绕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贯彻落实学会2022年工作会议精神,与高教司和评估中心等单位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为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推进作出贡献”。
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院校评估处处长盛敏梳理了试点评估中发现的高校在推进劳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弱项以及值得推广的先进做法、典型经验。她强调,评估中心下一步要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是针对立德树人评价、劳动教育评价等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二是面向全国开展德智体美劳不同学科领域专家推荐工作,建设全国统一、开放共享的万人专家库。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四点建议:处理好高校劳动教育和中小学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了解中小学的情况、与中小学协同推进,又要在内容和方式上与中小学区别、在中小学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处理好不同学科专业间劳动教育的关系,既要强调各类高校落实劳动教育的共同要求,又要体现不同专业大类劳动教育的建设重点;处理好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关系,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大学四年的“长跑”,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任务和发展需求做出不同的设计;处理好劳动教育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讲传统劳动文化、传统耕读文明、重视体力劳动,又要讲未来劳动、人工智能劳动、创造性劳动,体现高校劳动教育的前沿性、创造性。
本次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汕头大学以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与会人员介绍了各自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推进情况和成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监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林善园等嘉宾参加调研活动。
编辑: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