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学习只侧重于书本知识,想的是考高分,自从了解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我更关注12项毕业能力的达成,学习主动性更强了。”陕西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张文渊说,正是这种基于能力的培养,让他荣获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并签约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
作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积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现了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底,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完成了专家进校或线上考查,6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进入新时代,陕西高等教育明确将“办学有特色、发展有优势、工作有亮点”作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总体要求,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聚焦规范管理、聚焦教学创新、聚焦一流建设,全面巩固本科教育中心地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省高校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育人新局面。
聚焦规范管理,让教学严起来
2020年12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发布公示,77名学生因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且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予以退学。这是该校近年来严格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本科教育管理制度的举措之一。
“我们推行多元化考核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严把毕业出口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肖嵩说,根据学校本科课程过程性考核要求,过程考核成绩最多可占到课程总成绩的60%,改变了以往学生突击复习参加考试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毕业设计使用知网查重全覆盖,将盲审比例由6%提高到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做法在陕西高校并不少见。陕西省教育厅先后印发《持续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建立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院(系)三级领导听课制度,严管本科教学。各高校纷纷严抓教学秩序,改进学风建设,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查重和抽检制度,质量文化内化为全省高校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54所本科高校建立教学运行常规检查制和校院两级教学督导机制,定期发布教学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形成“评价、反馈、引导、提高”质量保障体系。
“感谢学校个性化培养和导师全程跟进指导,为我创业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陕西科技大学2018届材料学专业硕士生宋建波,本科时就参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被学校纳入“创新创业专长学生赋能计划”。2017年,他成立陕西艾格肥业有限公司,如今已拥有生态基地超10万亩,营业收入5036万元。
宋建波的创业成功受益于学校近年来建设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不断增强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的努力。5年来,该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185项。
聚焦教学创新,让师生忙起来
2020年12月5日至6日,陕西省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本科)省级决赛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全省57所本科高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一线教师代表1.3万余人全程集中观摩。
这一大赛已连续举办3届,10万余名教师参与,活动已上升为全国赛事。陕西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活动3年也吸引了全省3000余名思政课教师、2万余名专业课教师参加,成为高校教师以赛促教,提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又一“练兵场”。
西安理工大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练兵”全覆盖,探索实现常态化、固定化、实战化的教学改革新模式。思政课教师“备在一线、研在一线、改在一线”,“讲听读谈思辨行”“微课+多媒体形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实战化”备课手段的不断打磨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深受学生喜爱。
陕西还创新开展高校课堂教学观摩周、教学创新管理现场观摩和在线教学典型案例学习周等活动,参加教师7万余名,通过示范引领,以学促教,带动全省高校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同时,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省级教改研究,每两年立项300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鼓励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
同时,陕西将双创教育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每年百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西安邮电大学依托“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近3年全校近70%的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全国性竞赛省级以上获奖数量每年增幅20%以上。学校建成近3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还依托各学院实验室建立20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构建起“基础训练—创新提升—创业孵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生态体系,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汇聚。截至目前,共有120个孵化项目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实体公司18家,带动就业300余人。
聚焦一流建设,让教育质量提起来
2020年10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名单,西安交大共入选4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第六位。“十三五”期间共入选国家级课程78门,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近年来开展的本科课程内涵性建设。西安交大实施“名师、名课、名教材”建设工程,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名师培育为引领,教材建设为辅助,打造高质量本科“金课”。实施基础课建设项目,以提升质量为目标、项目建设为驱动,开展分组式课程改革试点,并进行闭环式总结提升。还出台《关于加强基础课程师资建设实施办法》,补足基础课师资短板,拓宽基础课教师发展通道,激发队伍活力。
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陕西省启动实施陕西“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在全省高校遴选省级“一流专业”720个,推动不同类型层次高校错位发展、争创一流。鼓励开展工程教育、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按照强特色、补短板的原则,设置陕西省急需专业和省控专业黑白名单,优化专业结构。组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为一流本科教育发展汇智聚力。
陕西各高校创新开展“课堂革命”,打造“金课”。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创新上重塑课堂教学形态,从课堂形式的改变上重塑教学环境物态,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建立了3个省级高等教育MOOC中心,推进全省在线课程及平台建设、资源应用研究与共享。立项建设国家级、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项目300余项,基本形成了覆盖各专业类别的“金课”建设体系。
西北大学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先后出台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强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强化专业建设、凝练专业特色,以特色构筑本科教学核心实力。24个专业获批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数量的近30%。获批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省属高校、在陕高校均位列第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造“人工智能+”大学,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入融合到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评价体系设置等教学环节,实现结构重组、流程再造,缩短教与学的反馈通道,提高育人效率和质量。首批重点建设的17个项目已全部进入课堂试点阶段。“高等数学”MOOC+线下教学模式应用到5500余名校内学生,通过中国大学MOOC网站选课人数达4万余人,每天有400余人次参与线上互动。目前该实验模式已拓展至学生实验能力达标测试、竞赛培训、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实验“金课”,实现线上实验与线下实验的实质等效。(本报记者 冯丽)
编辑:周昊铭
上一篇: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发布平安校园系列短片之《少年的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