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由西安工程大学科技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西安工程大学艺术考古研究中心共同策划筹备的“科技·艺术·考古”高层论坛,在西安工程大学金花校区图书馆西纺报告厅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刘叙杰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纺织考古学家王亚蓉女士等国内极富盛名的考古、文博及古建筑界二十名专家参会。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朱晓冬、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普部部长翟金荣、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普部副部长周晓霞莅临论坛现场,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副校长戴鸿、科技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城市规划与市政工程学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论坛开幕式由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吕钊主持。
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为论坛开幕式致辞
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为本次论坛致开幕词,他表示在西安工程大学举行这样的考古学科、艺术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相结合的盛会,是积极地学习、落实党中央的指示,将考古科学和高校理工科教育结合起来,全面地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好机会。西安工程大学是一个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工科类综合高校。西安工程大学在中国高校之林中,有着特殊地位,在于西纺人连续不断的奋斗和努力。在今天,西安工程大学要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必须引进新鲜血液、先进的理念,成为跨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典型的工科院校。
同时,高岭校长还指出,在各个学科门类的发展过程当中,考古学将是一门极为值得重视的学科。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自人类千万年发展中每一步的实物证据,是每一项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印证。对纺织、服饰科技与艺术,也是同样。
西安是中国考古学的重镇,是中国最强盛时期的伟大首都。高岭校长说“西安工程大学坐落于西安,不仅是历史的机遇,更是一种幸运,我们要立足在这个土地上,把祖先开创的以新石器时代为代表的光辉的农桑丝麻传统,以丝绸之路开通为代表的光辉的交流的传统,更加地发扬光大。我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确实出思想、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相信我们西安工程大学将来的人才的造就中,会有着考古学的鲜明印记。”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吕钊主持
李伯谦教授为论坛开幕式致辞
随后,高岭校长和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为西安工程大学艺术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揭牌。
西安工程大学艺术考古研究中心揭牌
之后,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与河南安阳博物馆、秦砖汉瓦博物馆、西安市曲江丝路遗珍博物馆科研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此次论坛是一个跨越学科的学术尝试,是国内首家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高校首次关注到科技、艺术与考古三者间的有机结合,进而着力推动对传统的总结、现代科技与艺术进步的新型高层举措。论坛从“纺织与服饰”、“工程与材料”、“建筑与石刻”三大领域深入探讨技术与艺术、文化与交流、考古与现实之间的相关理论成果。使得科技、艺术界通过认识考古而重新审视传统,从而使考古学服务于科技与艺术的发展,将“一带一路”的学术科研落到实处,并跃上新台阶。
本次论坛开始后,分别由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袁靖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周晓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子今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刘叙杰教授就
“文明起源 ”、“科技与考古 ”、“艺术与考古 ”、“河西出土汉代纺织品的色彩”、 “艰苦的奋斗超凡的成就——敬仰中国营造学社先辈前贤功绩 ”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将论坛上半场推向了高潮。
此次论坛作为西安工程大学艺术考古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服饰文化研究中心系列学术活动的开端,将持续两天。
希望通过此次学术活动的尝试,将其固化为年会形式,为学界搭建一个长期、多元、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并逐步完善,将专题研讨会、学术讲座、成果汇编等多种内容形式相结合,形成我校艺术学学科的学术品牌年会,为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服饰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一带一路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The Belt and Road Research Centre for Costume Culture(以下简称“中心”)是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依托西安工程大学成立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研究领域涉及设计学、戏剧影视学、民族学与文化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种学科,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紧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重视传统民族文化建设的总思路,凝练我校学科专业特色和研究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一带一路"服饰文化研究氛围,积淀具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形成学术研究品牌,最终达到提升学科建设、传播文化研究的目标。
中心研究主要方向:1、一带一路服饰理论研究。包括: (1)一带一路服饰史研究、(2)戏剧、影视、歌舞服饰研究、(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2、一带一路服饰文化应用研究。包括: (1)一带一路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基于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3、中国服饰文化域外传播与中国形象世界影响研究。
中心团队成员广泛长期致力于服饰文化研究与传播交流推广工作,研究学科包括服饰文化、服装设计、艺术考古、戏剧影视、传播学、民族学等。近年来,本研究中心的成员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25项,出版《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研究》、《丝绸之路沿线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唐代)》、《陕西服饰文化》、《唐代服饰文化研究》、《隋唐时期发饰造型分类研究》、《唐代服饰研究》、《秦汉阙》等专著(译著)18部,完成了《唐代回鹊冠饰设计艺术研究》、《丝绸之路青海段出土北朝至唐代服饰研究》、《北方民族传统文化对唐代官服影响及其历史意义》、《文物考古中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整理与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旅游文化商品设计创新研究》、《隋唐时期发饰造型的分类数据库与应用研究》、《唐代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服饰整理与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社科项目,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首届“科技・艺术・考古”高层论坛在西安工程大学成功举办
上一篇:携手同行 共谱新篇——西安市太元路学校与未央区楼阁台小学举行“名校+”教育联合体教学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