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云招聘会”陆续展开,传递就业风向标
小众冷门专业变热门,迎来新机遇
小众专业秒变热门,冷门专业“逆袭”完胜。今年招聘市场受疫情影响陡然转向,一些新兴领域的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而一些传统行业也重新受到重视。日前陆续开始的高校“云招聘会”上,一些过去小众、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一举成为招聘市场的“香饽饽”。危机之中,不少有潜力且前景广阔的专业迎来了新机遇。
公共卫生、医疗、制药等专业学生成热门招聘人才
受疫情影响,公共卫生、医疗、制药等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了抗疫热门招聘人才。
今年的疫情中,流行病学专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如福尔摩斯破案般,追寻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经历,也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这个此前少有人熟悉的领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老师表示,今年2月以来,就已有多家单位前来应急招聘,其中包括不少外省市的疾控部门。
“去年下半年,上海市卫生监督系统就专程到公共卫生学院宣讲,增加了200多个编制岗位,而往年一般只有一两个,今年疫情以来,招聘的需求更是上升明显。”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本月23号起,上海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公共卫生专场招聘,而这是第一次开设的公共卫生人才的招聘专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何纳还发现,今年公共卫生专业的报考咨询热度也明显升温。“公卫专业的毕业生不仅掌握流行病学、统计学知识,也涉及营养学、环境学等领域,近年来就业渠道开始逐渐丰富。”他说。据统计,约50%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含本硕)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各级疾控中心、防控单位或卫健委等。
“过去往往‘重医轻防’,全民健康科学素养的提高仍然任重道远。”他表示,经此一役,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普通群众都对公共卫生系统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认识,下一步我国也将系统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今年公共卫生专业将扩大招生,同时业内也呼吁在公共卫生专业探索设立博士点,培养更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今年以来,不少高校与制药相关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明显向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今年前来招聘的制药企业数量增幅就超过5%,该校学生生涯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赵晔煚说,与往年同期相比,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应届生就业率增长近5%,而且无论是专业匹配度还是薪酬水平都有所增长。
冷门专业毕业生今年的就业行情相对稳定
“虽然今年就业信息量总体缩减,但是第一场‘云招聘会’举办后,纺织、化学制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近百名已经拿到了录用通知书。”东华大学就业办负责人严钧说,学校第一场招聘会有600多家企业参加。纺织学院的非制造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以及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普遍面试的机会更多,“还有不少企业在联系我们,希望要开纺织材料和化工专场”。
虽然东华大学的纺织工程被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名单,但是在招生和就业时,一度是冷门专业。今年疫情来临后,纺织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快速上升。而疫情期间,大众对于各类防护产品以及相关技术的关注度提升,也使得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心和爱国情怀不断提高。
“一些过去不被看好的专业,如今的岗位数量不降反升,大多数集中在疫情期间产品和服务需求提升快速的行业。”不过严钧也坦言,针对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还需要引导他们去工厂,从基层的技术人员做起。
赵晔煚也说,今年航空、运输、汽车、旅游等专业的毕业生因为行业受疫情影响,需求下降。但化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同比增长了10%,学校特色专业如机械工程、飞行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等,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都很不错。即将开启的线上招聘会,已有300多家企业带着3000多个岗位报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继亮说,虽然求职周期拉长,但是已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达成了就业意向。除了教育类、信息类专业的毕业生因为近年来师资需求大增而受欢迎以外,环境学这类看似冷门实则强势的学科今年就业情况比较稳定。他说,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环境越来越重视,这些冷门学科未来就业形势还将持续向好。
编辑:周千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