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 这件事国家已经默默做了十年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郭亚丽)“你这么高的学历为什么要选择到基层工作?”这是白小丽来到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航天镇卫生院工作后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白小丽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临床医学院定向全科医学专业,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她深知基层百姓看病难、健康意识欠缺的情况,从小就在心底埋下了从医的梦想。其实,近年来像白小丽这样来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很多,这都离不开一项政策。
基层不强、小病大看,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2010年,为了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十年来,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开展了这项工作,共113所高校承担培养任务,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了近5.7万名定向医学生,从规模上实现了为中西部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从事全科医疗本科医学生的全覆盖。
全科人才缺:定向招收农村生源服务于家乡
据了解,项目实施初期,全国共有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2万人,其中,25万人为执业医师,17万人为执业助理医师,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百分之九。乡镇医院形成优秀医学人才“招不来”“引不进”“留不住”的恶性循环,乡镇缺好医生,百姓信不过,一旦生病只能跑城里、去大医院,导致大医院常处于“战时状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十年来,教育、卫生、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招生录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安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薪酬待遇及履约管理等方面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的政策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5+3”模式培养全科医生,学生要先经过五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正式进入签约单位工作。定向医学生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提前批次招生,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探索按照户籍以县为单位定向招生办法。这些年,每年录取的农村生源比例已经从最初的70%左右,提升到2016年以后接近100%,实现了定向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保证贫困地区学生“上得来”。
“全科培养出的学生确实上手比较快。”谈起这项政策,已经在基层工作40多年的浙江省苍南县原马站中心卫生院院长、副主任医师李芳雪非常感慨,“全科医生的培养路子是走对了,在基层就是要搞全科,很需要全科,因为大部分来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人一进来,找一个医生就能够看全身的毛病,这样老百姓就很方便。”尽管李芳雪已经退休,但她仍然坚持在卫生院坐诊,并带教一些新来的医学生,带领年轻人提高业务水平。
基层留人难:创新留人机制保证人才“留得住、有发展”
如何让培养出来的定向医学生能在基层“留得住”呢?近年来,高校与政府、行业单位共同落实人才落地及专业发展的配套制度,实行省、县、乡三级统筹管理,积极探索“县管乡用”的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管理模式,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畅通全科医生职业发展渠道,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保证定向医学生“下得去、有发展”。
温州医科大学是率先提出“县管乡用”留人机制的高校,提出这个理念的背景是学校发现,尽管定向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契约,但很多学生会不安心,甚至爽约。“医学院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带,而且很多基层医院设备还不完善,学生会有孤独和无助感,缺乏成就感。”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分析说。
吕帆介绍,面对这些问题,学校便思考,相较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任度更高,医疗资源更为丰富,是不是能够由县级医院或县级全科医生管理机构对基层医生进行统筹管理,即人事关系放在县里,学生毕业之后的规培、回炉学习、帮扶等过程交由县管,形成一个“可上可下”的人才流动机制,解决全科医学人才上岗后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学校主动与县政府沟通,首先在苍南、文成两县改革试点,取得明显的成效。2017年7月,“县管乡用”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温医模式”在全国多地陆续实施。
一些地方也因地制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如贵州省规定: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服务的全科医生,在现有工资待遇基础上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优先提供保障性住房,服务5年以上的给予一套保障性住房。增加基层编制,毕业生直接纳入编制和岗位管理。规培期间享受“单位人”待遇,人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通过者直聘中级。
医改的关键在基层,基层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全科,全科的关键在待遇。政策的不断完善也让越来越多的定向医学生有了“定心丸”。温州医科大学2019届毕业生卢彬彬目前正处于规培阶段,谈及未来的规划,她说,“我蛮想扎根基层,在基层跟病人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在基层也可以大有作为、有晋升的通道,只要能治好病人,我的成就感也不会比在大医院得到的少。”“县管乡用”模式下,工作中遇到疑惑,她不仅能问自己的带教老师还可以在微信群里直接请教县医院的老师,县医院的老师每周也会来卫生院进行指导。
百姓信不过:治好病,村民就会信任你
“只有老百姓信任自己身边的全科医生,才有可能落实首诊在基层,才有可能为大医院分流病人、破解大医院‘战时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大医院医生疲劳。”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由于历史原因,在职的大部分乡村医生未接受过正规医学院校的专业培训,临床诊断能力相对较弱,难以获得广大群众信任,制约着乡镇卫生院自身的发展。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最关键的就是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群众信赖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急性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唯有提高定向医学生的素质才能承担起基层诊疗的任务,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如何让这些医学生即便是在乡镇工作,眼光并不局限于县域,并且能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时候能够说“基层话”“百姓话”,能够跟农民一起交流,这也是高校在培养中需要思考的。
十年来,高校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形成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构建了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施“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强调实习实践“下沉”,增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习实践,建设了一批实践基地,凝练形成了一批改革实践成果。如温州医科大学建立了“五年不断线社区实践教学体系”,西藏民族大学以内地医院中心和西藏医院中心相互轮转的模式构建了“一体两翼”多层次、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定向医学生毕业后“用得上”。
在部分乡镇卫生院,定向医学生还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生吴海中2018年刚来到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中心卫生院的时候,X光机、B超机因无人会操作而闲置,当地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有限,村民就医时也很少来卫生院看病。看到卫生院存在的种种问题,吴海中主动承担带教工作,周一至周五经常带着医生讲解病例、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每周五下午开一次课,每月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除了带教工作,他还经常与同事们到各村进行义诊。大滩村村民覃院来卫生院时经常说:“吴医生到来后,我们都很信任他,有困难就找吴医生。”2019年1月吴海中已经被破格任命为卫生院院长。
截至目前,已经有约1万名像吴海中一样的定向医学生完成培训到岗服务,完成从一名准医生到合格全科医生的蜕变。
编辑: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