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教育首页列表 > 正文

加强劳动教育不妨走进田间

教育首页列表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2019-10-18 10:05:45
[摘要]一顶草帽、一副手套,手持镰刀,一群躬身割水稻、打谷子的“农民”出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这些“农民”其实是学校的学生,参与农耕活动的劳动课程,是他们的一门必修课。据媒体报道,该校自2006年起开设劳动课程,根据四时变化,在占地20亩的学生农场内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一顶草帽、一副手套,手持镰刀,一群躬身割水稻、打谷子的“农民”出现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这些“农民”其实是学校的学生,参与农耕活动的劳动课程,是他们的一门必修课。据媒体报道,该校自2006年起开设劳动课程,根据四时变化,在占地20亩的学生农场内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从买种子、播种,到除草、翻地,再到收割、销售,都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内容。“干农活”课程,让人眼前一亮。从实践耕种到产出粮食、蔬菜,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实践带来的动手协调能力,更是社会、学校的认可。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日渐提上日程,政府、高校应进一步延伸、完善我国高等院校育人体系的建设,从德智体美劳结合层面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劳动最光荣”“艰苦劳动”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经常听得见的口号,当人们通过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就会让一个人走上成功、幸福之路,劳动将对一个人自身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好的融合。现在,在一些高校里,“劳动课”这门课有一些“失传”,或是说正在逐渐消失。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后,成为了“啃老族”“月光族”,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就与劳动育人的缺失有所关联。劳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育人功能,不应被社会忽视。劳动教育应当传承各类劳动技能,如在农场里进行农耕活动,甚至是在工厂、车间里的各类型的实践。此外,劳动教育还应当重视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的培养,在人文素养的提升上,完善劳动育人模式,在校生才不会在初入社会时迷失自我。

  劳动教育可赋予人生以价值,高校应将劳动教育扎实推进下去。社会与高校应当为劳动教育创造更好的实践机会,这是积极开掘社会劳动资源的一种方式。此外,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措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成长阶段,设计不同的课外劳动课程,重视劳动育人氛围的锻造,同时,提倡不同形式的实践资源的融合,正如文章开篇所提及的大学实践课程里的劳动教育形式。最后,高校还应该完善劳动育人评价体制,在管理、教学、实践上实现三合一,鼓励大学生接触社会,更多参与劳动。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作者:颜煌

  《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8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 劳动教育 田间

上一篇:课堂教学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