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教育 > 充电 > 出国 > 正文

代考托福学生认罪 “留学造假”的火也该灭了

出国 红网 2019-10-09 09:50:25
[摘要]近年来,出国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掀起了一股“留学热”。

  近年来,出国留学成为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掀起了一股“留学热”。前几日,美国加州一名中国留学生蔡柳向法院认罪,承认了代人参加托福考试的指控。检察官表示,蔡柳至少以他人名义参加五场托福考试,在2015年和2016年他为14名中国籍学生报名参加考试,并支付代考枪手费用,为那些学生换取及格分数。

  留学生被曝出“造假”丑闻已非第一次了。“中国式”留学造假现象的频发,让中国留学生被贴上负面标签,甚至造成对该群体的信任危机。因此,是时候将这股不正之风曝光在大众面前,灭一灭“留学造假”的火了。

  如今,为适应巨大的留学需求,留学人设包装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突破66万人。这一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完整的留学包装产业链。留学中介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让客户申请到心仪的大学,从事着严密的流水线作业。更有部分中介不择手段,通过帮学生作弊、替考、代写论文,甚至伪造简历、购买特长证书等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兑现他们“报名保过”的承诺。从语言成绩到个人资质,只要“钱”能到位,他们就能根据不同高校的不同要求,包装出一个个近乎完美的留学“人设”。

  对留学造假趋之若鹜的背后,是“唯文凭论英雄”的观念在作祟。留学中介之所以能“光明正大”从事着“人设”造假服务,少不了学生和家长的火热追捧。即便知晓中介将采取何种手段,部分学生和家长仍不以为然,甚至满心欢喜地全力配合。这背后,其实是“文凭第一”的传统观念在作祟。对于不少人来说,出国留学并非真正为了在更好的环境中深造、实现自我提升,而是为了“混文凭”、“拿学历”。在他们眼中,一旦有了出国“镀金”的经历,给自己戴上“海归”的帽子,日后也就不愁找不到一份体面工作。在这种观念的驱动下,“造假”成了客户和中介共同默认的捷径,只要能成功申请名校,编造完美“人设”也无妨。

  然而,造假终究会被识破,生存仍要靠实力。即使靠造假成功进入心仪学校,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设”终归是“人设”,完美的包装迟早有暴露的一天。不少接受留学机构包办服务取得高分的学生,其实际能力并未达到标准,于是在真正开始国外课程时便显得很吃力,难以跟上进程,很可能面临学业危机,甚至被劝退。今年九月,一名中国家长就因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行贿舞弊被捕,其将儿子包装成足球运动员的造假行径也遭暴露。可知,造假终会被反噬,唯有真才实学才是实现长足发展的保障。

  要彻底杜绝“留学造假”,还需多方力量合力解决 。一方面,相关法规和制度要跟上,加大力度打击黑中介和学历造假产业链;企业也需改变“唯文凭、唯学历论英雄”的固化思维,为真正有才能之人提供施展自我的空间; 家长和学生也要转变观念,脚踏实地充实自我,让真才实学成为自身立足社会的底气。

  出国深造固然值得鼓励,但为“镀金”混学历而造假就不应被谅解。把提升自我、增长学识作为最高追求,为实现留学梦付出不懈努力,这才是我们应提倡的。


编辑:李欣童

相关热词搜索: 托福 留学

上一篇:泰国亚洲理工学院校长:现在是中国教育发展最好时代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