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改《哪吒闹海》塑造的童年小英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叛逆、桀骜、顽劣还自带魔咒的熊孩子。李靖也不再是逼儿削骨还父的厉父,而演变成一个宁愿为儿换命的慈父。影片热映唤起众人共鸣,也引发不少家庭对当下教育困惑的热议。有观众动情于李靖夫妇对哪吒那份质朴的爱,也有家长因为遭遇痞性释放的熊孩子而产生共鸣。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殷飞提醒家长:正视反叛精神,埋下正统种子。
不帅气的哪吒火速圈粉
“孩子被《哪吒》圈粉啦!口头禅‘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时不时再来个哪吒眼神。内心的小恶魔被唤醒了吗?这都十几天了,这股劲啥时候能过去啊?”崔女士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很快被几十个朋友评论。“我家孩儿也中毒了。”“儿子也一样,整天念叨那几句话。”
女生瞻宝告诉记者:“最近我们班女生都粉敖丙,因为他很帅。但我更喜欢哪吒,为了救百姓,他变身后从外形到内心都很酷,即使为了正义对付他最好的朋友也不在乎,酷毙了。”
对比新旧两版哪吒,张先生的观点是:“儿时眼中的人物非黑即白,正义的小哪吒就是心目中的英雄;成年人生多感慨,欣赏个性更强的新版哪吒。”
主人公唤起众人共鸣
“我看哭了。李靖夫妇对哪吒那份质朴的爱,引起了我的共鸣。”电影院外,钟女士动情评论:“哪吒父母愿意接纳自己的孩子可能不优秀甚至毫无未来的现实,源于母爱,母亲一开始就接纳了,父亲在努力之后无果,也因为爱而面对了现实。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尊重孩子,而不是以世俗的标准放弃他。”钟女士甚至拉着丈夫一起反省家庭教育理念:“现在社会的父母都很焦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不愿面对现实,一味要求孩子成龙成凤。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想一想:希望给孩子传递什么?又用什么托起孩子的人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朱逸宁专注于文化产业的研究,在他看来,新版《哪吒》之所以能唤起众人共鸣,在于影片所传递的核心精神真正打动了当下的很多观众。“既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又切中新时期人们的期待与理想,无论是影片涉及的何种情感,传达出来的过程都不生硬,是一部与时俱进、对经典进行较为成功的现代阐释的作品。”朱逸宁称赞:“这部集结了几乎全国动画公司打造的影片,做到了好看、好玩。同时,也让主人公哪吒和很多观众产生了共鸣,创作主体和接受者的节奏合拍了。”
现实教育遭遇困惑
很多小观众因为哪吒在最后一刻的转变,喜欢上了哪吒的形象。小女生圆圆还很喜欢那只会飞的猪:“哪吒如果没有看到会飞的猪给他的回放,就永远不会知道爸爸要舍命救他的事实,也就不会变成最后那个拯救村民的英雄。”
这也是圆圆妈妈的困惑:“电影前期的哪吒,永远陷入他眼睛看到的和别人说的,因此而摇摆,多是呈现恶的一面。最后也是因为看到了回放,才明白父亲是真心爱他,从而释放善良的、有爱的一面。可是现实生活无法回放,为人父母又怎么能让孩子看到你的良苦用心呢?”
“为了小哪吒开心,妈妈即便是得身着铠甲、伤痕累累,也愿意陪他踢毽子。”曹女士对这一段印象深刻:“正在兴头上,却接到军情禀报,咬咬牙披起披风转头出城应战。那一瞬间,我就联想到自己因为常年出差,对孩子的诸多无奈,很有共鸣。”
让曹女士颇为担心的还有和儿子童童的对话:“哪吒的成长很坎坷,经历了所有人的不信任,因而自暴自弃,父母也因为要斩妖除魔不能陪伴他。每次看到独坐墙头的哪吒,就觉得和现在的孩子比较像。除了学习,其他时候父母很少能陪伴我们。”童童期待父母向李靖夫妇学习,既能干一番大事业,又能包容孩子,帮助他成长。
“欣赏归欣赏,作为父亲,谁都不希望有个如此顽劣的孩子吧,个人也没有李靖的胸怀。”自称家有顽童的张先生很庆幸:“孩子被魔丸附身这样的事,幸好只存在于影视作品里。”
专家解读:正视反叛精神
“孩子对哪吒形象的喜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反叛精神的一种渴望。”对于小观众圈粉新版哪吒的现象,殷飞如此解读。“儿童在某个阶段,骨子里渴望这种反叛,表达了他们一种违背常规的需求,但孩子们心中有个平衡点。”殷飞的建议是:“身为家长,允许反叛和逆反,但不能任其发展,而是要用正统的力量去制衡。‘说了不听’不代表没有效果,因为教育孩子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能追求当下见效,而是帮孩子埋下正统的种子。”
在殷飞看来,电影中哪吒的幸运,在于成长中不只有母亲的包容和父亲的教导,还有师父的理解和护佑等。“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家人之间、家校之间的默契配合,来自各方的声音,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回放’,引导孩子获得多方的教育影响。”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顽劣魔童”小哪吒聚焦当下教育困惑
上一篇:应对劳动力短缺 欧洲各国移民政策出奇招 下一篇:广州众多学校“开学第一课”讲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