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眼里,汪雨申是个跨界发展的“斜杠老师”:论写作,他参与写作的图书成为理论畅销书;论实践活动,他指导的话剧《钱学森》在全国巡演39场;论教学,他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多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
在汪雨申看来,这几个领域的工作是相通的,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帮助他们实现精神的成长。
汪雨申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辅导员,担任该校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最近获评2019年“最美高校辅导员”。他2001年毕业留校工作,18年来扎根校园热土,不断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把阳光洒向大学生的成长路。
跟年轻人做朋友,设身处地去沟通
在同一个岗位工作18年,是不是可以自称为“老同志”?
汪雨申的答案是“不”。在他看来,辅导员是一个“常做常新”的岗位,一定要针对每一代人甚至每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他的体会是,面对大学生不能摆“老资格”,而要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
有一天,大三学生小晴(化名)的母亲打电话给汪雨申说,孩子最近好像有压力,问她也不肯说,家人很着急,希望老师能加以开导。
几经辗转,汪雨申约了小晴一起聊天。原来,小晴以前喜欢用“突击准备”的方式来应对一些任务,临近考试熬夜复习,却发现很吃力,担心考不好,变得紧张焦虑。
汪雨申告诉她,要从往常的“突击准备”思维中跳出来,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说到暑假安排,小晴回答初步打算考研,但又没拿定主意。她也拿到了一家企业的实习录用通知,但考虑到路上来回要花4小时,又不想去。
“我还是建议你去实习。”汪雨申说,“你只有去了,才会慢慢融入那个环境,知道企业里的人在做什么、是怎么配合的,知道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一个月下来就会有很大的收获。”
原本约定聊一个小时,两个人一直聊了三个小时。临走时小晴说:“汪老师,我觉得你很能理解我,你很可爱。”
汪雨申告诉记者,只有设身处地去体会大学生面临的处境,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如果对他们用“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那一套,一下子就把沟通之门关死了,很难听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也很难给出可行的指导。
指导社团工作,实现全方位育人
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钱学森》在全国巡演,剧中的台词在青年学子中成为流行语。这部话剧的制作人正是汪雨申。
借助各种社团与实践活动,汪雨申和大学生打成一片。他是学生话剧社团指导老师、校辩论队的总教练,也是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等高水平艺术团的负责人。他说,与其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说教,不如用感性的示范,在各种学生乐意演、乐意看的活动中,全方位育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话剧《钱学森》以“两弹一星”元勋、上海交大1934届校友钱学森为原型,展现他的奋斗事迹和爱国情怀,自2012年公演,至今已在全国巡演13轮39场,观众累计超过6万人。
“一部话剧,就是一堂精彩的德育课!”汪雨申说。2018年,他又指导创排医学生题材的话剧《白衣赤诚》,带给年轻人鼓舞和触动。
指导学生民乐团时,汪雨申告诉成员们,民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善于利用演出的机会,把其中的文化精髓展示给国外观众。这就要用英语介绍琵琶、二胡、笙等乐器,介绍节目本身的内容,譬如琵琶《天鹅》与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有什么异同,特别是要领会并传达乐器中包含的中国智慧。学生从他这里听到不一样的东西,在排练与演出中不由得增加了荣誉感和使命感。
把理论落到生活细处,让学生理解认同
汪雨申不仅长期从事学生工作,也是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
“撰写这些书稿看起来是一种写作活动,其实与思政课教学是密切相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高深的理论变得鲜活生动。”汪雨申说。
比如“十个指头弹钢琴”,汪雨申用这句话讲解社会发展中的统筹兼顾。他告诉学生,弹钢琴不能十个指头乱摁,要照着谱子、有轻重缓急才能弹出优美的音乐。
汪雨申上课喜欢讲大实话,背后则有更深层次的思考,面对问题他不回避,而是把理论落到具体可感的生活细处。他说:“学生理解了之后,就会认同,化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方式。”
汪雨申的课打动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来自台湾的交换生林暐婷选修了他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离别之际,她发送消息说:“何其有幸能接受老师的教导,对当前中国思想有了不同过往的一番理解,真的很开心能有这半年的时光!”
编辑:杨姗
上一篇:辽宁“校园书店”打造高校文化平台 下一篇:青岛"轮椅女孩"带着妈妈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