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异地办学已形成一定规模,遍及东中西部地区。深圳、青岛、珠海、苏州等地传统高教资源匮乏、经济增长迅速,是异地办学的“佼佼者”。
笔者梳理发现,珠海、深圳引进大学历史相对较长,青岛、苏州则是后起之秀。在异地办学模式上,4座城市也分成了两种模式:珠海引进的大学以招收本科生为主,由此带来了庞大的高水平就业人群,同样缺乏高水平大学的佛山市也采取了类似模式;深圳、青岛、苏州由于具备一定的大学资源,引进的高校以设立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为主,强调先进科研成果转化和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小规模培养。
从培养本科生到研究生
珠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教大市”。
2000年9月之前,珠海全日制高校在校生人数还是“零”,到2004年秋季就达到了43000多人,规模为广东全省第二。目前珠海共有10所高校,截至2018年5月,全日制在校生达13.6万人。而珠海户籍人口只有100多万,常住人口只有160余万。
2017年9月12日,佛山市委市政府公布《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实施意见》,正式宣布未来几年要大力增加佛山高教办学机构和佛山本科生、研究生的数量。
其时,整个佛山高校共计13所,拥有高等教育在读生为12万人,但大部分是低年级非全学段学生,本科生只占不到40%,且研究生人数极少。
如今,两座城市的本科在读生人数均已相当可观,但以研究生为代表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后备队伍还显单薄。2017年秋季,珠海市研究生人数约1900人,博士生约260人,研究生人数占比不到2%。
如今,珠海已提出从“高教大市”办成“高教强市”。珠海市教育局高职科科长黄惠强2018年5月介绍,到2022年,仅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这三所高校就将有研究生12000人以上(其中硕士生9000人以上、博士生3100人以上)。以2017年的人口数据为基数计算,这12000个研究生与城市常住人口的比例约为0.75%,而上海市这个比例约为0.58%,北京市约为1.1%。
佛山市则正在建设佛山理工大学,这所学校将由佛山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建设,后者是德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类大学,在汽车、制造、计算工程等多个领域领先全球。
“佛山是今朝全国GDP排名前20的城市中,少数几个没有自身的211、985大学的城市,高档教育的质量和程度亟待晋升。”佛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设立研究院到校区
深圳、青岛、苏州一开始走的就是“高精尖”的路子。
2019年3月29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正式揭牌,这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清华、北大2001年在深圳建立研究生院,200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
深圳大学城官网信息显示,大学城共有在校生10024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229人(博士1232人,硕士7498人,本科499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专业学位27个。已累计培养2.5万人。
青岛、苏州更多的则是研究院。这些研究院专业性更强,比如设在青岛的研究机构包括:上海财经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按规划,到2020年,在青岛的高等教育机构总数将增加至50所以上,但这一目标已提前几年实现。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也在苏州设立了研究院。
这些研究院以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兼顾人才培养。比如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官网信息显示,该中心开设大数据硕士项目、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面向清华学生报名,截至2018年6月统计,项目共有1198人报名。
深圳、青岛、苏州由于具备一定的高教基础,且每年吸引大量全国毕业生前来就业,因此引进大学的目的更倾向于一流科研成果的转化,以及为当地新兴产业提供智力支撑。事实上,一些政府都期望尽快将大学园区转变为大学科技园区。
值得注意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已分别升级为深圳校区和苏州校区,并招生本科生。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认为,一体化培养新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的大学异地办学模式,相对来说办学绩效比较能实现多方共赢,但这也取决于资源配置、办学成本、多元治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定位与目标、办学规模与结构,培养机制与质量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的成效。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城市间的教育资源竞赛
上一篇:全国首批15所高职升格大学 不变的是“职业”属性 下一篇:校园性侵最高检态度坚决:要"没完没了"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