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2019年西安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如期举行,在美苑楼尚三层西美建筑环境艺术系的展厅里四处摆满了学生们的毕业作品。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传统竹编技艺与艺术空间设计跨界实践教学”平行展,展厅里的一角摆满了各种造型的竹编设计,引得参观者驻足停留参观。据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周老师介绍,这是她们本科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一次新尝试。与毕业季同期展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学生四年学习过程中的多元收获,展现毕业展的另一面。
据了解,《传统竹编与空间设计实践课堂》通过承载文化的建筑材料特性,定义课堂的教学目的,民族文化的属性不仅仅局限停留于非遗工匠技艺的层面,透过社会生活文化更迭,解密“竹”制的空间艺术属性层级,利用传统竹编平面的编织技艺手法转换立体微空间探求,成为项目课题研究实验的关键点,汲取传统编织工艺的技艺,以竹的属性结合空间设计的方法和掌握的空间理念设计方法,结合专业创作本体问题为研究对象,聚焦实践创作过程的逻辑推理与材料,通过体验、构思、表达等多维分析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创意的综合设计能力,最终完成艺术空间方案设及竹材料的设计应用。
该课程作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设计课程,面向空间设计专业方向学生开设,教学内容涵盖专业设计创作实践模块的认知、分析、推演等步骤,以此激发学生对空间的认知能力,结合视觉图像逻辑思维导图,启发导引式创作教学模式,将学生需求能力与教育目明确化、规制化。通过“材料与认知·场域与语境·体感与触觉·偶然与相遇”四个板块,诠释视、知、听、触、嗅五感原理教学法,运用材料与设计原理的践行,强调观察与构思、实践与体悟的个体感受,从而融会贯通设计主题的表达。
毕业展现场
在大学里,如何让未来从业者们拥有学习力、传播力、影响力,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在国家新时期发展的里程碑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需要总结经验,沉淀特色,更需要建立区域文化自信,用专业精神重新梳理教学的发展格局。
此次展览在历届展览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来路,在时代提问教育的驱动下,提出“新·实·践”主题。2018年以来,建筑环境艺术系调整教学策略,以新思维、新实验、新实践的专业教学改革战略,贯穿于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围绕专业教学创新、创能、创业的本质核心,通过1+1+2分层教学中的特色实验与联合实践课程,辅以平行开展的国际创新课堂,使不同专业方向在新体系中找到自身的生长点,通过教研结合、产学交叉、共融互通与基层共建,形成专业新思维成长的良性平台。
此次展览共有172名毕业生的51组作品参展,分别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艺术、风景园林4个专业方向的19位导师指导并输送。展览以“地域、创新、扶贫、前沿”形成专业汇报的整体面貌,较为全面的呈现了当代环境设计的专业自觉与研究焦点。
“地域”持续关注地域性建设课题研究。环境设计有着关注区域大格局、城市大环境的专业特点,城市化进程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成为专业教学中持续关注的课题。从西安当地到韩城、汉中、延安等西北地区地方建设项目成为毕业设计教学中稳定的研究内容,也为我们积累了较多地域性教学研究的成果与资源。
“创新”此次展览是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初期面貌的呈现。自2017年开始,建筑环境艺术系在专业教学与毕业设计中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训练与内容。这些项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紧密与委托方进行沟通与推进,展览的现场汇报也成为项目审定的必要环节。
“扶贫”设计扶贫与本科教学相联系。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中,四个专业方向均从专业研究与实践实训角度出发,对紫阳县“五乡五村”扶贫地区进行课题研究。多层面、多角度的设计研究中,生发出更多扶贫项目课题的可行性路径。
“前沿性”始终关注专业学术前沿研究。环境设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更为自觉的专业研究切入点。从人居空间、街区文化、场地归属、文化塑造等角度结合环境场地的塑造,是更为标志、更为长远、影响力持久以及渗透性更强的一种专业设计关注。
编辑:张梦洁
相关热词搜索: